文章目录[+]
整个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T)产业包括很多领域,很多环节,这些环节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与任何事物一样,IT产业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并且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这些规律被IT领域的人总结成了一些定律,称为IT定律(IT Laws)。摩尔定律(Moore's Law)、安迪–比尔定律(Andy and Bill's Law)和反摩尔定律(Reverse Moore's Law)。这三个定律合在一起,描述了IT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规律。
Google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一次采访中指出,如果你反过来看摩尔定律,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IT界把它称为反摩尔定律。对于IT公司而言,反摩尔定律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一个IT公司付出同样的劳动,却只得到以前一半的收人。反摩尔定律逼着所有的硬件设备公司都必须赶上摩尔定律规定的更新速度。事实上,所有的硬件和设备生产商活得都非常辛苦。下面列举了各个领域最大的公司在2014年年底的股价占其2000年之前股价最高值的比例:
IBM:125%
惠普:66%
英特尔:32%
AMD:5%
思科:34%
美满电子:42%
太阳:10%
戴尔:15%
摩托罗拉:33%
所以在这个版本中保留这些历史数据,是因为它们非常好地验证了我的观点。下面是2007年发表在Google黑板报上的原文。“这里面,除了IBM不单纯是件厂商,而有很强的服务和软件收入得以将股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外,其余的公司和它们的最好水平相去甚远。而今天,美国股市几乎是在历史最高点。这说明以硬件为主的公司因为反摩尔定律的影响生计之艰难。如果有兴趣读一读这些公司的财报,你就会发现,这些公司的发展波动性很大,一旦不能做到摩尔定律规定的发展速度,它们的盈利情况就会一落千丈。有的公司甚至会有灭顶之灾,比如10年前很红火的SGI公司。即使今天它们发展得不错,却不能保证10年以后仍然能拥有翻番的进步,因此,投资大师巴菲特从来不投这些IT公司。”
从2007年到现在,又过去了十多年,上述公司如何了?
IBM由于集中在服务业,利润比当年做硬件时有了大幅提升,股价在2017年达到峰值,可以说它的业务已经不受反摩尔定律的影响了。惠普在前CEO马克·赫德(Mark Hurd)的领导下,业绩一度有大幅提升,同时向服务业转型,营业额一度超过了IBM,同时股价也在赫德2010年离职前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但是,此后惠普的发展就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在2015年年底它被拆分成了惠普和惠普企业两家公司。
美满电子成功搭上了3G芯片的快车,成为半导体公司的新贵,在智能手机开始腾飞的前几年,它在硬件公司里的表现算是很不错的,但是股价离2000年的高点相去甚远。随后它就陷人了反摩尔定律的陷阱,业绩不断下滑,最后导致整个创始团队离开了公司。
其余公司受反摩尔定律的影响,基本上可以用“好一天没一天”来形容,其中太阳公司已经因为无法跟上整个行业的速度,而被IT生态链上游的软件公司甲骨文并购了。AMD要不是因为政府对英特尔的反垄断限制,恐怕也已经不存在了。戴尔因为利润和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在2013年被私有化。一度被看成是科技产业贵族的摩托罗拉移动,先是被Google收购,被Google拿走了核心专利后,再次被出售给联想。
事实上,反摩尔定律积极的一面更为重要,它促成了科技领域质的进步,并为新兴公司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可能。和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IT领域的技术进步也有量变和质变两种。比如说,同一种处理器在系统结构上没有太大变化,而只是主频提高了,这种进步就是量变的进步。当处理器由16位上升到32位,再到64位时,就有了小的质变。如果哪一天能用到纳米技术或生物技术,那么就做到了质的飞跃,半导体的集成度会有上百倍的提高。为了赶上摩尔定律预测的发展速度,光靠量变是不够的。每一种技术,过不了多少年,量变的潜力就会被挖掘光,这时就必须要有革命性的创造发明诞生。
在科技进步量变的过程中,新的小公司是无法和老的大公司竞争的,因为后者在老的技术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比如,木工厂出身的诺基亚在老式模拟手机上是无法和传统的通信设备老大摩托罗拉竞争的。但是,在抓住质变的机遇上,有些小公司会做得比大公司更好而后来居上,因为它们没有包袱,也比大公司灵活。2015年后,当3G手机逐步取代2G手机时,PC时代不起眼的三星公司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而过去没有做过手机的华为,以前默默无闻的小米和OPPO/vivo也及时踏上安卓的快船。苹果和众多安卓手机厂商把诺基亚这个2G时代的龙头老大逼上了当年摩托罗拉的老路。这也是硅谷等新兴地区出现了众多新技术公司的原因。
1994年,我作为中国第一批 联网网民上网时使用的是一个2.4kbit/s的调制解调器。两年后,我的一个同学,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东方网景的创始人龚海峰送了我一个当时最新的14.4kbit/s的调制解调器,我马上感觉速度快多了。由于数字电话传输率本身限制在64kbit/s,因此调制解调器的传输率最大到56kbit/s就到顶了,所以到了1995年,我的几个同事就断言用电话线上网速度超不过这个极限。如果停留在用传统的方法对调制解调器进行提速,确实要不了几年摩尔定律就不适用了。但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DSL技术,可以将电话线上的数据传输速度提高近200倍,易然早期大众对此并不知晓。DSL技术虽然最早由贝尔实验室发明,但真正把它变为实用技术的是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查菲教授。查菲教授三十几岁就成为IEEE的资深会员(Fellow),刚40岁就成为美国工程院院士。1991年,他带着自己的几个学生,办起了一家做DSL的小公司Amati。1997年,他以4亿美元的高价把Amati公司卖给了德州仪器。这是硅谷新技术公司典型的成功案例。在调制解调器发展的量变阶段,不会出现Amati这样的小公司,即倬出现了,也无法和德州仪器竞争。但是,一旦调制解调器速度接近原有的极限,能够突破这个极限的新兴公司就有机会登上历史的舞台。当上个世纪末美国克林顿总统第一次提出光纤人户时,大家觉得还是遥远的憧憬,到2010年Google再次提出这个概念时,许多地方都已实现光纤人户。
反摩尔定律倬得IT行业不可能像石油工业或飞机制造业那样只追求量变,而必须不断寻找革命性的创造发明。因为任何一家公司,一旦技术发展赶不上摩尔定律的要求,用不了几年就会被淘汰。因此,大公司除了要保持很高的研发投人,还要时刻注意周边相关新技术的发展,经常收购有革命性新技术的小公司。它们甚至会出钱投资一些有前景的小公司。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是思科公司,它在过去的30年里,投资并收购了很多自己投资的小公司。今天,成立投资基金,在早期投资新技术,已经成为了IT公司保持自己竞争力的通行做法。
反摩尔定律同时倬得新兴的小公司有可能在发展新技术方面和大公司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小公司办得成功,可以像Amati那样被大公司并购(这对创始人、投资者及所有员工都是件好事)。甚至它们也有可能取代原有大公司在各自领域中的地位。例如,在通信芯片设计上,博通、美满电子和华为的海思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原来朗讯的半导体部门,甚至是英特尔公司在相应领域的业务。
当然,办公司是需要钱的,而目谁也不能保证对一家新兴公司的投资一定能够得到收益。有些愿意冒风险而追求高回报的投资家将钱凑在一起,交给既懂理财又懂技术的专业人士打理,投给有希望的公司和个人,这就渐渐形成了美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办好一家高科技公司还需要有志同道合又愿意承担风险的专业人才,他们对部分拥有一家公司比拿较高的工资更感兴趣,因此就有了高科技公司员工的期权制度。
IT行业发展至今,自有其生存发展之道。它没有因为硬件价格的不断下降而萎缩,而是越来越兴旺。在2000年前后,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规模与胶带(Tapes)市场的规模相当,但是到了2011年,半导体市场的规模已经比10年前扩大了5倍左右,今天(2018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又翻了一番,远远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
结束语
总体来说,IT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身处其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于安迪–比尔定律的作用,在IT工业的产业链中,处于上游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和IT服务业,而下游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和半导体。因此,从事IT业,要想获得高额利润,就得从上游入手。从微软,到Google,再到Facebook,无不如此。唯一的例外是苹果公司,它是通过硬件实现软件的价值,因为在过去10多年里它的产品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
发表评论